新闻资讯
[2021-02-22 11:20]重视使用和编制标准助力“中国制造2025”
《中国国门时报》本报记者 徐建华 2021年
“中国的企业或者产品想要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就必须争取参与到本行业的国际标准制定中去。因此,重视使用和编制标准对于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建议,“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需要全面发挥标准化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现行标准化体系改革,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
陈乃科表示,尽管我国制造业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其总体水平和我国制造业现况类似,大而不强,与欧美国家还存在不小差距,许多外向型行业参照或者直接采用国际标准,这相当于直接强制实施国外标准而导致我国相关产业界掉入国外的专利陷阱中,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巨大。另外,我国标准制定的平均周期较长,有些标准已远远落后,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也出现标准真空。
在陈乃科看来,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掌握能力不足。标准化管理体制落后,难以满足技术和市场快速变化与发展的需要。标准执行的市场环境有待成熟,许多企业对标准化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严重不足,不愿意进行创新和技术积累,也不愿投入时间和资源研发标准。
陈乃科建议,促进知识产权和行业标准的融合,倒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国家要重视标准与专利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的标准化进程,尤其是对于行业发展、结构转型、规范市场有利的知识产权,可申请进入标准制定的“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技术标准制、修订时间,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速度,倒逼行业淘汰落后技术产能,增强自主创新的主动性。
同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标准制定体系。“要改革标准化管理体制,明确政府部门在标准制定中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的职能定位;制定激发企业主体活力的公共政策以及营造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社会氛围,积极宣传企业在标准化过程中的成功实践,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鼓励企业实施超前性技术标准,塑造企业品牌和竞争力。”他说。
此外,主动在新兴制造领域布局标准突破。他建议国家围绕实施“中国制造2025”,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成套装备等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具有一定生产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技术标准企业试点,制定推广一批行业标准,树立相关行业在国际竞争的高起点。
还有就是积极寻求自主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进程中的国际力量支持。“一方面国家应引导产业界在各个地区、国家、跨国企业之间,寻求有技术实力的国际力量进行合作,特别是能将其开发技术的项目与市场需求、国际标准以及跨国合作组织的利益挂钩,以减少建立自主技术标准体系的阻力。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标准互认力度,增加标准互认的国家和标准数量,为我国自主技术标准体系推广营造宽松环境。”陈乃科说道。
另外,进一步强化标准的执行和服务。“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建议加快推进《标准化法》修订工作,将标准化工作和改革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让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陈乃科呼吁说,同时,面向企业开展标准化服务创新,积极向企业反馈标准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成果和国际标准的最新进展信息,为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改进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依据。